Home Up Introduction Contents


Science, Theory, Simulation Models, Statisitcs

horizontal rule

前言

    為什麼要寫論文?大家都聽過「Publish or perish」,但是卻很少有人檢討自己的論文是否「Published and perished」。一般的「觀察」、「紀錄」、「描述」、「統計」,很多人都能作,但是科學研究不能只是「模仿」與「重複」,更不能停滯於「觀察、紀錄、描述、統計」。科學研究應重視「original, innovative and creative」。如果大學教授只會作 routine 性的工作,就沒有資格領「學術研究費」,這種教授的貢獻比不上中小學教師。然而,國內普遍重視「論文數量」,忽視「論文品質」,教師升等也流於「計算」論文篇數,要提昇論文水準似乎「遙不可及」。二十篇普通論文能抵上一篇有創見的論文嗎?SCI的論文一定比非SCI的論文好嗎?

    「學術評論」是學術發展中的重要方法。能夠「明辨是非」,才不會「一錯再錯」,也不會將錯誤的科學資訊提供給學術界,影響其他研究人員或學生(誤人子弟)。「學術評論」也是科學教育的重要方法,藉由實際詳讀與評論論文,可以教導學生正確的實驗設計、統計分析、邏輯思考、科學論證、論文寫作等正確的態度。以下為本人上課或演講之論文評論講稿,閱讀各講稿前,您應該先詳細閱讀各講稿引用的原始論文,先自行找出所有您能找出的錯誤,然後再閱讀本人講稿。

    「學術評論」是學術方法不是「鬥爭工具」。指責別人「論文抄襲」之前,應該要先檢討自己的論文。自己抄襲論文,卻仍然厚顏指責別人,可能是我國的特有現象。將「學術評論」濫用為「鬥爭工具」者,實為學術界之恥。有些人,平時在擔任學術評審工作時,未能確實盡到「評審」職責,在「爭權奪利」時,卻假藉「學術評論」之名而謀取名利;有些人則只會當「爛好人」或「鄉愿」。若您是「假學術評論而爭權奪利的人」、「爛好人」或「鄉愿」,請儘速離開本網頁,您沒有資格閱讀本網頁(電腦已紀錄您的網址)。如果您沒有資格閱讀本網頁,但是您想「改過自新」或「學習」,歡迎您繼續閱讀。

    由於網路傳輸圖片較慢,閱本講稿時須耐心等待。 若使用IE 5.0以上,請於進入講稿後選擇電腦右下角之螢幕圖示,再按滑鼠左鍵切換投影片,若滑鼠箭頭位於投影片上之文字框或說明框時會變為指示手指,亦可用左鍵選擇相關圖表之評論或切換投影片。

一、論文評論與寫作(1)講稿 (PowerPoint file)

引用文獻:

郭美華江東運1999溫度對夾竹桃蚜發育及其族群介量之影響中華昆蟲 19(4): 297-306

劉玉章林怡君郭美華。1999。溫度對欒樹圓尾蚜(Periphylus koelreuteriae (Takahashi))正常型與越夏型發育及繁殖之影響植物保護學會會刊 41(4): 241-253

Hsiao, W. F. 1999.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population growth of turnip aphid, Lipaphis erysimi (Homoptera, Aphididae), fed kale.中華昆蟲 19(4): 307-318

施錫彬李寶煌1996桃園地區水稻水象鼻蟲之遷移及危害評估研究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報告第27 31-39

二、論文評論與寫作(2)講稿 (PowerPoint file)

          引用文獻:

Lin, Y. F. and A. L. Hsu. 2000. Effects of copper and zinc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tissue accumulation and residues in excreta of broiler chicken. J. Chin. Soc. Anim. Sci. 29(2): 117-124.

王斌永、洪嘉謨、郭猛德、沈韶儀、林財旺、蘇清全、鄭于烽、蕭庭訓、林上昇、陳芳男、徐彩煥、李啟忠、劉立乾。1999。由透視度推估養豬場處理水BODCODSS可行性之探討。畜產研究 32(3): 233-242

蘇瓊珍、黃珠芳、張  直。1999。初生體重及離乳前後之飼養方式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中國畜牧學會會誌  28(1): 1-9

梁  逸、黃素女。1999。保久乳之蛋白質營養價值之分析。畜產研究 32(2): 199-210

 

三、評論「廖啟政、周昌弘‧2001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 (pdf file

          引用文獻:

廖啟政、周昌弘 2001。 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科學發展月刊,29(2)81-90

  心、黃玉冰、吳行中、楊大吉。2001評論「廖啟政、周昌弘‧2001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科學發展月刊,29(5):392-395

 

誰的責任

    論文的錯誤,作者(所有掛名的,不分第一、第二、....)當然要負最大的責任。自己不懂的,或者沒有把握的,就不要寫。寫出來的每一句話,都要再三確認;引用的理論,一定要徹底了解,不能一知半解。每一個圖表,都要仔細核對數字,注意統計分析方法。校對時,一定要自己逐字校對。評審委員也要負很大的責任。既然編輯邀請您當評審,就是認為您一定認真而且勝任。如果您太忙,沒有時間,就應該推辭。如果您自己知道不能勝任,更應該婉拒。不論有沒有評審酬勞費,既然接受評審的工作,就應該要負責,不能「尸位素餐」。如果沒有盡評審之責,卻領了評審費,拿這種錢和小偷偷竊有何不同?除了作者與評審外,編輯當然也有責任,尤其是主編責任重大。編輯負責挑選評審委員,並且決定是否採納評審意見。如果一定要把責任「量化」,我認為作者佔50%的責任,評審委員佔25%,編輯佔15%。剩下的10%是誰的責任呢?大家都知道,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立委,縱容「黑金與黑道」或「無知與鄉愿」的選民佔相當人數時,就會選出「黑金立委」與「黑道立委」。(大學校長選舉也反映教授的水準)。如果學術界的人都不用「明辨是非」的態度閱讀論文,看到錯誤的論文也不講話,甚至一昧說些空洞的讚美,這些學術界的讀者無形中「縱容」錯誤論文的氾濫,當然也有責任(何況學者本來就有言責)。如果學術界的讀者盡了「言責」,編輯與評審卻不能改進,那麼編輯與評審的責任可以再各增加5%。作者、評審委員與編輯都應該對學術與讀者負責。雖然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內許多學術期刊仍然沒有接受「讀者投書」評論論文錯誤的「學術道德勇氣」,國科會的「優良學術期刊獎」也常常頒給「錯誤百出」的期刊。

後語

    「學術評論」與「司法」都應該要能「明辨是非」。不好的法官,懶得花時間閱讀案卷,從來不出席準備程序庭,也不閱讀各次紀錄,也不和受命法官討論,只在言詞辯論庭的半小時內隨便聽聽,這樣的審判會公平嗎?(詳見司改會資料http://www.jrf.org.tw/)【聲明:本文引用司改會的資料,並不保證司改會都是好人】。

    台灣的「學術評審」與「司法」可能都還要很多年後才會達到歐美水準。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就是要等到這些不適任的「學術評審」與「司法人員」在演化的過程中被淘汰(換句較實際的話,就是:逝世)。西方科學革命過程中,曾有一位學者說:「一個新理論被學術界接受,往往不是因為原來反對的人終於弄懂了,而是因為原來反對的人死光了。」雖然好像是笑話,仔細想想卻也十分實在。您說呢?

    在您閱讀本網頁之後,希望您至少能做到:一、擔任論文評審或口試委員一定要認真,不但要詳細閱讀論文,必要時還要查閱原始引用文獻,注意是否引用錯誤或抄襲。二、如果自己不懂,就不要擔任口試委員或論文評審,不要當爛好人,以免「尸位素餐」,徒然浪費國家的評審費或口試費。三、沒有時間認真評審就不要擔任評審。「不認真」與「不適任」的評審委員不但對不起作者,也對不起讀者,更會誤人子弟,影響國家科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心 。2001。 論文評論漫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專輯第77號: 55-64 (PDF file)

horizontal rule

 

Please address all correspondence to: hsinchi@dragon.nchu.edu.tw
Copyright ©2000-2018
Last modification: 2020/03/27